了解一下碳达峰和碳中和
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,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,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;碳中和是指企业、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,通过植物造树造林、节能减排等形式,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实现二氧化碳“零排放”。
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,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能源。这个目标的提出,就意味着将来我们的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。目前,全国各个省市都在做碳达峰相应的规划。在广东,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,在空气联防联治方面有较早的基础。较早形成珠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,此后又建立粤港澳大珠三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等,这些都将有利于广东率先实现碳达峰。
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,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,事关发展全局和长远,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,是参与全球治理和坚持多边主义的重要领域。2020年以来,我国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有力度的目标和愿景,发表一系列倡议和看法,为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,也为全球气候治理向前迈进注入了新动能。
政策背景
2021年02月02日,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》,意见指出: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、绿色设计、绿色投资、绿色建设、绿色生产、绿色流通、绿色生活、绿色消费,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、严格保护生态环境、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,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,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,确保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,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。
社会背景
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。“碳”就是石油、煤炭、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。“碳”耗用得多,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“二氧化碳”也制造得多。随着人类的活动,全球变暖也在改变(影响)着人们的生活方式,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。
2002年,南极洲一块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的冰架脱落,并且在35天内融化消失;并且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最新数据显示,格陵兰岛平均每年要融化掉221立方公里的冰原,是1996年融冰量的两倍。
为了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,各地开始拉闸限电,未来应该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,后续仍需观察。